立即下载
三甲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兴“百业”
2021-05-21 11:50:35 字号:

红网涟源市分站讯 (记者 肖星群 通讯员 曾永红) 5月19日,夜幕低垂,在涟源市三甲乡三甲村风雨桥上,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悠闲聊天,涟水河道两旁的游步道上,不时可见村民漫步锻炼的身影。“狭窄的河道变宽了很多,以前那座胆战心惊的小桥变成了宽阔的景观桥,政府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居住在河边的肖娭毑,高兴地谈起触目可及的变化。

三甲乡位于涟源市西郊,涟水河上游,是涟源市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主创乡镇。三甲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曾几何时,三甲乡境内几家小煤矿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令人担忧,曾经“风光无限”的第二铸管厂,由于技术落后,更是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后腿……党的十八大以来,三甲乡痛下决心、坚定不移地做好“减法”,提高招商引资立项门槛,对高污染、高耗能和破坏生态的项目坚决不上;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关闭取缔。实现了煤炭、化工产业整体退出,采石场限期退出。

同时,三甲乡想方设法做好“加法”,积极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中小企业10家,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支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做大做强谢家村和白溪村万亩竹林基地、硐下村运桂岭5000亩柑橘生产基地,新玉峰村5000亩葡萄种植基地等本地特色产业企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推进新玉峰村、三甲村等2个乡村振兴样板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挖掘本乡文化旅游资源,铜盆村、三甲村已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世业堂”,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抢救性修缮。三甲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已经启动。全乡“一村一品”的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集文化、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持续朝着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全面开花。三甲乡积极推进河湖连通工程项目,实施范围为六甲桥至六亩塘镇温田村,总投资约2000万元,主要是新建桥梁、河道清淤、边坡整治、游步道建设及生态修复,河道景观全面升级。结合绿化涟源四年行动,向荒山荒地宣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三甲、六甲、十甲等12个村实施了联村建绿项目,道路绿化20余公里,玉屏峰公园高标准完成绿化抚育管护800亩,谢家村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乡村”,建设防护林2000亩,人工造林1600余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

近年来,三甲乡加大环境保护整治力度,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退出工作,关闭数十家小型养猪场,重点整治实竹山养猪场,有效整治污水排放问题。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彻底解决雷家冲煤矿污染问题。金竹山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和阳硐煤矿生态修复项目均已全面开工建设。

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三甲乡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全面开展“治垃圾、治厕所、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空心房、治陋习”专项行动和创文工作巩固提升专项治理。

创新举措结合“屋场会”、“娄底红”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等有效手段,持续弘扬文明新风淳化民风,推行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全面禁燃禁炮,集中整治违法建设,初步构建起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三甲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三甲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岩美村成功创建为娄底市文明村、涟源市文明标兵村、涟源市同心美丽乡村,并被推荐为省村规民约百强单位;谢家村为涟源市文明标兵村,正在申报创建娄底市文明村;白溪、柳坪、财溪、六甲、三甲、荷叶、实行、铜盆等8个村为涟源市文明村。

“三甲乡将持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理念,进一步加大涟源市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力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乡党委书记梁志远说。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曾永红

编辑:曾灿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