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村级办公楼正在兴建、村内主干道宽敞整洁、农户家自来水干净甘甜、贫困人口收入稳步提升……一切的一切,都让金石镇湖洞村村民幸福感满满。“脱贫攻坚让我们这个偏僻贫穷的山村发生了巨变。”10月30日,在村里转了一圈后,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福高兴地说。
湖洞村由原益星村和大樟村合并而来,全村共24个村民小组,722户26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547人。全村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主要以传统农耕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经济基本上一潭死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度成为了湖洞村的“贫困标签”。
聚焦危房改造,群众圆了“安居梦”
国家扶贫政策春风的吹拂,一步步帮助湖洞村进行“新陈代谢”,逐步贴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标签”。
2016年下半年,金石镇向湖洞村派出了工作队。扶贫先从安稳人心开始,“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成了工作队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工作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全力冲刺。截至目前,全村32户危房改造户全部完成危改。这其中发生了不少动人故事。
2018年5月22日,随着最后一担混凝土浇下去,建档立卡贫困户毛志元的新房成功“封顶”。
毛志元独自一人住在一栋土砖危房里。她的丈夫十多年前在外地打工时意外身亡,儿子刘湘红在外打工也多年没有回家了。
由于缺少“家庭动力”,毛志元对危房改造一直持模棱两可态度。随着村里多数农户的住房安全得到解决,毛志元等少数困难户的房子问题,摆上了村里的议事日程。
“无论如何,人不能一直住在危房里。”经过多次实地察看,并与毛志元反复商议,湖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福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小平等,给毛志元的新房选了址。
见到大家忙前忙后,对自己的房子这么上心,毛志元把捂了10多年的丈夫身故赔偿款拿了出来。她希望把房子修好一点,以后给儿子刘湘红做婚房。
刘庆福请来挖机把淤泥清出去,又拉来土方平整好。随着地基完成,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毛志元的积蓄所剩无多,而建房还差5万余元;按照危房改造政策,毛志元只能在房屋竣工验收后享受到2.7万元补贴。此时建房,存在一定资金缺口。刘庆福不顾妻子反对,毅然决定先垫资2万余元购买建材。帮扶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共10余人,以及一名驻村协警齐上阵,挑的挑砖,拌的拌砂浆,新房一天天“长高”。村秘书刘裕湘更是“重操旧业”,当起了泥工。新房建成一年后,毛志元的另一心病也得到了解决:30多岁的儿子刘湘红“脱单”了。
就这样,镇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以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劳动力就业、增加资产收益等方式,解决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贫困户人口的收入也实现了稳定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解决“世纪难题”,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9年底,省脱贫攻坚年度实地考核组在湖洞村核查时,发现湖洞村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把湖洞村确定为挂牌督战村。
今年年初,娄底市政府办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非主动请缨挂牌督战湖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后盾单位向村里派驻了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大坳、岩冲两个组的“缺水之痛”:两个组的村民祖祖辈辈缺水,200多人一直就围着一口小水塘“讨水喝”,遇到连续十多天晴热天气或秋冬季节,缺水问题就会凸显。“连鸡都找不到一点水喝。”大坳组75岁的刘春桃形象地说出了“水渴症”。而涟源市相关部门和镇村两级,以及村民自身也从没有停止另找水源的脚步,但由于海拔位置较高、施工难度大等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自然也就成了村里最大的民生问题。
在了解到村民饮水难的情况后,娄底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主任胡忠威第一时间协调水利部门来到村里现场调研,当即表示,饮水安全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解决村民的“缺水之痛”。
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在湖洞村实地督战时,强调一定要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年内村里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请来了专业的勘探队伍,花费了半个多月终于在岩冲村塘坝下寻得一处干净充沛水源。有了水源就有了着力点,专业队伍负责打好水井建好水塔,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则顶着太阳安排水管安装到户等工作。两个组村民的自来水工程花费近50万元,历时四个多月终于完成。今年8月,打开水龙头,清清井水哗哗流出的喜悦让两组村民激动不已:“对党和政府感激不尽,为水烦心了一辈子,我们也终于喝上自来水了。”
激发内生动力,群众走上小康路
精准脱贫看产业。贫困户有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
湖洞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窘境,一直让村支两委干事畏手畏脚。娄底市政府办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加强贫困人口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热情,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相关扶贫政策实现湖洞村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脱贫路上,同样离不开坚强的领导和好的政策机制保障。
不管日常工作再多再忙,胡忠威都会抽出时间听取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并经常带领市政府办党组成员来村里实地督战,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工作,为湖洞村的全方位发展探寻路子,“掌舵”前行方向。
驻村的扶贫干部们白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扶贫产业一线,晚上到贫困户家里夜访,天天泡在村里,村民对娄底市政府办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非常感恩,并将这份感恩体现在对脱贫攻坚工作实实在在的支持中。在后来大樟等13个组2350米的道路硬化、新村部的建设等工作中,村民都积极支持响应,从不提过分要求。
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让村支书刘庆福、村主任刘江红等村干部认识到,“村支两委在以往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有些顾虑,没有拼尽全力,现在有了坚强后盾,我们必须事事配合、处处争先,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在,村支两委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是本村的短板,村支两委决定从明年开始,借助湖洞村地势平坦,稻田成片的优势,成立合作社,发展双季稻400余亩,并扩大已有的油茶林规模。”刘庆福说,“另一方面,希望动员本村能人回来兴办扶贫车间,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
如今的湖洞村,通组公路基本完成,全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湖洞村老百姓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播下幸福的种子,在小康路上大步向前。(记者 肖星群 通讯员 孙慧 刘庆福)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孙慧 刘庆福
编辑:吴一夫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wap.rednet.cn/content/2020/11/04/856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