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涟源市分站讯(通讯员 童艳)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她坚守乡村教育20余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脉动着农村孩子们的心;她用自己的教育梦想之光,点亮农村更多家庭的希望之光;她以“智慧”之思开启山里娃的“未来梦”,她用爱和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初心。她就是涟源市杨市镇优秀教师彭浩波。
用爱坚守,大山深处培育桃李
1997年,彭浩波毕业后来到了杨市镇最偏远山区的白水学校,成了大山深处的“孩子王”。经过一路颠簸,绕过几十个山道弯弯,她第一次来到了这所山顶上的学校,看到破旧的教室、简陋的食堂、还有尘土满天飞的操坪,她感觉和毕业时的美好梦想大相径庭,心里有些许失落。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安静的教室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的心被彻底软化了。“是啊,我也是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改变命运,为了更多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追寻梦想,再苦再难我也必须坚持下来。”她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心定下来了,她在偏僻的学校安起了自己的“小家”,虽然环境破旧、蚊虫叮咬、物资短缺,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她想着每天5点钟就起床,翻山越岭,走将近一两个小时的路,及时赶到学校来上课的孩子们,有时孩子们的脚因为翻山越岭而磨出了血泡,但他们不说疼不说累,她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更加坚定了她留下来的决心。
学校所在的白水、联盟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平时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她就经常开展主题班会,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丰富孩子们的课堂课外生活。有一次美术课上,一个孩子说,“彭老师,帮我画我妈妈好吗?”“好啊,妈妈是什么样的?”她和蔼可亲的问,孩子说:“不记得了。”她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她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安慰她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用心用爱去教这些山里孩子,让这里的孩子们快乐起来。
尽最大的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地学习、快乐,这是彭浩波的心愿。由于很多教师不愿意来偏僻山区任教,学校里的几个教师基本上都是包班上课,她包一年级班,每周三十节课,几乎每节课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晚上就多钻研教材、教辅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慢慢的,她的课堂变得很活跃了,不爱交流、不会表达的山里孩子变得活泼健谈、大方开朗。
专心教学、寓教于乐、送学习用品、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她用实际行动和真挚爱心感动了大山里的孩子们,纯真的孩子也用质朴的行动表达着对她的喜爱:每到春天映山红开放时,她的讲桌上总能见到大把大把鲜艳的映山红;小竹笋冒出来时,她总能吃到孩子们采摘来的下饭菜;端午节,有小手递给她热腾腾的粽子......这一切,让她深刻感受到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和幸福,在用心用情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带给孩子们知识和快乐的同时也温暖了她自己。
她时刻提醒自己:“乡村教育就是我的价值所在,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但我的理想就在这里植根……”
用爱育人,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2017年,因工作的需要,彭浩波调到杨市镇洄水学校,先后任总务主任、校长,并担任班主任及语文等学科教学。在学校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她顶着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教学上也是勇挑重担,担任成绩原来在全镇排名位列倒数的五年级班的班主任,在去年上学期期末测评中,她带的班取得了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她每天坚持第一个去学校,先到各班巡视一遍,再回到自己管理的班级教学;每天等全校所有师生都安全离校,才安心的回家。日日如此,年年如是。在她的带领下,洄水学校的教师们团结拼搏、凝心聚力、奋力赶超,全校各科教学成绩均名列全镇前茅。受到领导、家长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我们常说: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未来。教育好一个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在彭浩波教学的一年级班中,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她对他们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课堂上,她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当有人面露疑惑,她会马上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表扬他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下课后,她会和他们在一起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他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不管有多累,她都精神抖擞地面对她的学生,带动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每一天。
立珊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彭晓博,因父母离异,母亲有病,从小由外婆抚养。性格有点内向,因为家庭的原因,缺乏自信,但自尊心很强。他因为身材胖,几次都因同学喊他胖子而哭闹着要跑回家。她知道情况后,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耐心的跟他沟通,语气温和地跟他说:“同学并无恶意,叫你胖子只是一个称呼而己,就跟你的名字一样,但你若不喜欢,你可以和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教育班上的孩子,不能随意给别人起外号,要懂得互相尊重。渐渐地,彭晓博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看到彭晓博的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她心里很着急,多次与他外婆沟通,每天放学后单独给他辅导功课,给他详细讲解不懂的难题,经常买些书和学习用品奖励他。
爱是一种温润无声的力量,在彭浩波的耐心辅导和鼓励下,彭晓博的成绩渐渐有了进步,身心也很健康。她说:“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金种子,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用心用爱去呵护、培育这每一颗种子,让他们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汇聚成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茂盛森林。”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浩波扎根乡村教育,扎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进取,先后获得涟源市“思品优质课比武市一等奖”“初中语文教学比武市一等奖”“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优秀教师”“《红旗飘飘》征文赛市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成为杨市镇教师心目中有口皆碑的学习楷模、教学标兵。
今年9月,彭浩波调任杨市镇中心小学校长。在采访彭浩波时,她很谦虚的说:“其实,我没什么可报道的,我也就是做了一名普通教师该做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从事着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这个职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去爱每一个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爱教育,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的初心;‘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是我的使命,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如既往地、深情地耕耘在教育园地这方沃土,无悔选择,终生追求,让我的教育之梦更加美好!”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彭浩波用爱和坚守,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满腔热情投身于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为社会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用她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用心陪伴和温暖了每一名学生成长。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童艳
编辑:吴一夫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wap.rednet.cn/content/2020/09/24/836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