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涟源湘剧发新枝
2014-06-09 14:48:47 字号:

  

 

  大型湘剧《热土忠魂》剧照

  

 

  湘剧折子戏《拦马》剧照

  涟源,湘中地区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山城。这里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素有“小南京”之称。这里文化发达,戏剧繁荣,尤其是“涟源特色湘剧”,成为绽放在在湘中大地的草根文化奇葩,芬芳着城乡。

  湘剧自清康熙年间开始流入涟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康熙三年(1665年)就有湘剧班社在湘中一带的祠堂、庙宇及大户人家的喜庆聚会上演出。作为湘剧在湘中地域的一个分支,“涟源特色湘剧”在经典剧目、声腔、音乐等方面继承了湘剧的传统艺术,但因涟源地处丘陵山区,民俗粗朴而强悍,地域方言不同,加上崇文尚武的梅山文化影响,在表演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演出时气氛火爆,表演风格粗犷激昂。其唱腔在湘剧唱腔基础上,融入梅山山歌的音乐元素,更为清澈圆亮,委婉悦耳动听。台词高雅、严谨、幽默、诙谐,韵味悠长,与当地百姓生活习俗紧相吻合,是多代艺人辛勤创作的结晶。

  旧社会,湘中一带的湘剧艺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了当时唯一的精神食粮,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湘剧作为湖南的主要剧种得到迅速发展,全省湘剧专业剧团就有20多个,湘剧艺术不断发展、繁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改革开放,电影、电视、舞厅、歌厅、网吧的兴起,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日渐丰富,湘剧开始转入低潮,大部分专业剧团转型。到目前全省仅存三家湘剧专业团体,即湖南省湘剧院、长沙市湘剧院和涟源湘剧团,而全省县级湘剧团仅存涟源一家。涟源湘剧院是全省三个湘剧演出团体中唯一一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并在湘中地域有着广泛观众基础的县级湘剧团体。由于“涟源特色湘剧”在湘中地区有很深的根底,特别是在湘中农村,人们觉得看舞台戏剧表演比看电影电视更有现场感,更实在,因而深受观众青睐。

  为了弘扬湘剧艺术,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使广大基层和农村观众能欣赏到湘剧艺术,近年来,涟源湘剧团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每年下乡演出近300场,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连年被省文化厅评为“送戏下乡先进单位”。

  “湘剧”有近千台传统剧目,其中不少是经久不衰的优秀剧目,如《拜月记》《生死牌》《白兔记》《精忠传》等。为了保护、传承好“涟源湘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130余万元用于剧场改造及设备的添置,每年安排财政预算24万元用于湘剧的创作及送戏下乡,拨出专项经费收集整理湘剧剧本,并准备在城区中小学开设湘剧选修班。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涟源湘剧院先后恢复上演了大型湘剧《李三娘》、折子戏《柜中缘》等10多个传统剧目。在2010年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节)目展演中,由该院演出的《打金枝》《扫松》《打猎》三个折子戏均获演员表演奖;2010年10月,在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中,该院选送的小品《家和万事兴》获“丰收”奖;2012年创作上演的湘剧表演唱《百年经典永传承》,代表娄底市参加全省“转企文艺院团改革成果汇报展演”活动,得到省市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3年,该院上演的湘剧折子戏《拦马》、《百花赠剑》,参加“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和新创小戏比赛”获好评。

  近20年来,涟源湘剧院在保护、传承好涟源湘剧,上演传统剧目的同时,创新发展,创作演出了《新官上任》《桃李争》《热土忠魂》《兵妈妈》《篾匠闯兵营》《乡村吉尼斯》等30多台现代新剧目,其中《桃李争》参加全省首届“洞庭之秋”艺术节荣获二等奖,由湖南电视台录制播映;《热土忠魂》1997年参加全省专业剧团新剧目汇演荣获省“田汉新剧目奖”,后又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双百场’演出奖”等。涟源湘剧院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好剧团”,为涟源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立下了汗马功劳。2008年“涟源湘剧”列入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杨卫星 刘小兰

编辑:石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